马可福音第五章
第 5 章
耶稣的爱心
耶稣治好被鬼附的人
可 5:1-2> 我们不必怕鬼,真好,那连它的能力和破坏也可以不理吧……
5:1-2 我们虽然不清楚人被鬼附的原因,但知道鬼可以利用人的身体来破坏人与神的关系和人所拥有的神的形象。即使今天,鬼仍然是危险的,它有能力,且具破坏性。一方面,我们要认识鬼的工作,好远离它们;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避开试探,不要对魔鬼的能力和事情好奇,以免泥足深陷(参申 18:10-12 )。我们拒绝魔鬼和它的试探,它就会离开我们逃跑(参雅 4:7 )。
可 5:9> “群”,即是有多少?
5:9 “群”在原文中是指罗马军队中最大的军团单位,每团有三千至六千士兵。显然,这个人正被上千个鬼附着。
可 5:10-13> 你怕鬼吗?
5:10-13 马可经常强调耶稣与撒但的超自然斗争。鬼要控制它附着的人,耶稣却要把人从罪和撒但的控制下释放出来,让人自由。鬼自知没有能力胜过耶稣,碰到耶稣,就只好求祂不要把它们驱逐出那地(参路 8:31 )。耶稣应允鬼的请求,让它们进入猪里( 5:31 ),终止了它们在人身上的破坏工作。祂让鬼毁灭猪,或许是要显示祂超越那强大的破坏势力。祂本来可以把鬼赶到地狱去,但审判的时候还没到,便没有这样做。末后,所有的鬼都要被丢到永火里去(参太 25:41 )。
可 5:11> 犹太人养猪吗?
5:11 旧约律法(参利 11:7 )说明猪是不洁的动物,犹太人不可以吃,也不可以摸。这里出现了一群猪,因为位于加利利海东南面的格拉森是外邦人的地方。
可 5:17> 这些人要猪不要耶稣,我会不会因什么而放弃耶稣?
5:17 耶稣行了这样奇妙的神迹,拯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为什么那里的人还要求耶稣离开呢?因为他们害怕耶稣超自然的能力,更害怕耶稣会继续毁灭他们的猪,所以宁愿放弃耶稣,也不要在金钱上再有任何损失。
可 5:19> 与耶稣一起,再好不过,假若像差这个人差我到人群中,我愿意吗?
5:19 耶稣通常叫得到医治的人保持缄默,这次祂却叫这个人把自己得医治的奇妙经历告诉他的朋友,因为:( 1 )这被鬼附的人不能说话,一直独居,通过告诉别人耶稣为他所做的事,就能证实他已经痊愈了。( 2 )这里是外邦地区,人们信奉异教,耶稣知道不会有大群人来跟从祂。( 3 )耶稣藉着差遣这个人宣讲好消息,把工作扩展到外邦人的地方去。
可 5:19-20> 有耶稣的生命,像诗,也像歌……你的生命呢?你喜欢与人分享吗?
5:19-20 这个人曾经被鬼附,但现在他活生生地见证耶稣的能力。他想跟随耶稣,但耶稣却叫他回家去,向别人讲述他的经历。你也经历过耶稣的能力,那是一个活的见证。你是否像这个人一样,热切地与周围的人分享这好信息?我们可以告诉别人,耶稣治好了人身体的疾病,也治好了我们的罪。
可 5:20> 耶稣的事传到了低加坡里……
5:20 “低加坡里”的意思是十个城市,它位于加利利海东南面。这十个城市各有独立的政府,他们组成联盟来保护自己,增加贸易机会。当时几个世纪前,希腊商人和移民已在这些城市定居,也有少数犹太人住在这里。这儿有许多人跟随耶稣(参太 4:25 )。
可 5:22> 睚鲁尊崇耶稣,俯伏在祂跟前。我会用什么行动来表示对耶稣的尊崇?
5:22 耶稣再渡加利利海,很可能是在迦百农登岸的。睚鲁是当地民选的会堂主管,负责监督敬拜,管理每周的课堂,料理整幢建筑物。许多会堂主管都与法利赛人有紧密的关系,所以有些会堂主管很可能被迫反对耶稣。因此,睚鲁俯伏在耶稣面前是一个意义深长的举动,也许更是一个勇敢的行动,表明他对耶稣的尊崇和敬拜。
辨别鬼附与精神病
可 5:25-34> 面对困难,我自己费心思量,还是像这个妇人不顾一切地要耶稣帮助?
5:25-34 这个妇人十二年来不断地流血,药石无灵。她在宗教上被视为不洁(参利 15:25-27 ),被排挤在犹太人的社交圈子之外。她不顾一切地要耶稣医治她。她知道根据律法,她摸耶稣,她的血漏病会使耶稣成为不洁的,但仍然凭信心伸出手来,于是痊愈了。我们有时会觉得困难把我们与神隔开,然而,神随时都可帮助我们,不要让恐惧拦阻我们亲近神。
可 5:32-34> 妇人的行动是信心的表现,我以什么行动表现我的信心呢?
5:32-34 耶稣不是因为这个妇人摸祂而愤怒,祂知道她摸了祂。祂停下来问谁摸祂的衣裳是要教导信心的功课。虽然妇人摸耶稣时已得到医治,耶稣却要她知道,她是因信心而得医治的。真正的信心包括行动,若你的信心不能叫你有所行动,你根本就算不上有信心。
可 5:35-36> “不要怕,只要信!”现在我怕着什么?“不要怕,只要信”?
5:35-36 睚鲁所面对的困境令他慌乱、害怕、绝望,耶稣对正在危机中的睚鲁说的话“不要怕,只要信”,也是对我们说的。耶稣那里有无限的应许和盼望,下一次当你像睚鲁一样感到绝望和恐惧时,试试从耶稣的观点来看自己的困难,祂是一切盼望和应许的源头。
可 5:38> 有人大大地哭泣,睚鲁的女儿一定是死了……
5:38 按照犹太人的习俗,人死后,亲人会大声地哀悼哭嚎,假如没有人为死者哀哭,就是对死者最大的羞辱和不敬。有些人把哭丧作为职业,他们多数是妇女。死者的家属聘请他们来为死者哀哭。
可 5:39-40> 你有过因为信仰而被人嘲笑吗?
5:39-40 耶稣说女孩不是死了而是睡着了,哭丧的人都嘲笑祂。这女孩明明死了,但耶稣却说她是睡着了,表示她只是暂时死去,将会复活。
耶稣为了教导群众保持对祂的盼望和信心,忍受其中一些人对祂的侮辱。今天,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基督的宣告很荒谬,常取笑基督徒。当你表示对耶稣的信心和对永生的盼望而被人轻视时,要记住不信的人不会从神的观点来分析事情。
可 5:41> “大利大,古米”是什么咒语吗?
5:41 “大利大,古米!”是巴勒斯坦一种原居民的语言亚兰语,也是当时通行的语言。耶稣的门徒不单会说亚兰语,大概也会说希腊语和希伯来语。
可 5:41-42> 耶稣亲自帮助有需要的人,我用什么行动可以显示出怜悯人的心?
5:41-42 耶稣不仅显示祂的大能,也表达祂怜悯的心。祂的能力发自怜悯,胜过自然、鬼魔和死亡。祂怜悯住在坟场被鬼附身的人、患病的妇人和死了女儿的家庭。当时的教师认为这些人都是不洁的,上流社会拒绝他们,然而,耶稣伸出手来,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人。
可 5:43> 人常爱受人恭维,耶稣却不想别人知道祂做了好事……
5:43 耶稣为什么叫女孩的父母不要把这个神迹传开?因为祂想以事实来说明一切,而且当时还不是去与宗教领袖对质的时候。耶稣尚有很多工作要完成,祂不希望人只为了看神迹才跟从祂。──《灵修版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第五章
人的价值(五 1 ~ 13 )
当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流行以后,人开始自以为是。他们看自己或别人都只是看见物质的那一方面,却没有看见整个人和灵魂的宝贵,因此,他们漠视人的价值。在这段经文中,格拉森那个被鬼附的人,他在主的眼中却被重视,主与其他人的看法不同:
1. 因这被鬼附的人居于坟地( 3 ),没有人关心他。
2. 人没有因他被鬼附而帮助他减轻痛苦,相反用更多的捆绑使他得不自由( 4 )。
3. 因有邪恶的势力在他身上,所以没有人能制服他( 4 )。
4. 罪恶不但使别人远离他,连他自己也虐待自己( 5 )。
耶稣一来,祂所看见的不是一个狂人,而是一个被神所造的人,只是因有污鬼在他里面作怪,所以主吩咐鬼出来( 8 ),进入二千头猪那里。在世人的眼光中,他们看二千头猪和一个被视为渣滓的人的价值是在物质方面,但是我们的主来到世间的目的不是要救动物,乃是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祈祷 求主让我能看所看、爱所爱的。
救恩门外与门内(五 14 ~ 20 )
这段经文中有两种人是我们可以分辨的:一种是没有蒙恩的,一种是蒙恩的人。
.没有蒙恩的人:
1. 放猪的人:他将一生放在猪的身上,猪是他的一切,所以他逃跑,告诉众人“可怕的事”。
2. 格拉森的居民: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同胞恢复正常而高兴,反而因为财物的损失而害怕;他们不但不接纳那人的新生,更拒绝耶稣,把要临到他们的救恩拒诸门外。
.蒙恩的人:
1. 这被鬼附的人首先恢复正常,坐在耶稣那里( 15 ),祂可以与主相交。
2. 他更恳求能跟随耶稣( 18 ),这是蒙恩者的心志。
3. 他接受耶稣的差遣( 19 ~ 20 ):一个蒙恩的人必然有行动上的表现,今天我们这些蒙恩的人,是否已经在众人面前传扬耶稣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
祈祷 感谢主,使我在救恩门内,让我能有胆量述说为我所作的奇事。
公开的承认(五 21 ~ 34 )
要蒙受神的恩惠是不能只在暗中进行的,凡信靠祂、蒙祂恩惠的人必须在人面前承认。凡在人面前承认祂的,祂在神的面前也必承认那人。这段经文便是一项例证:
1. 这个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女人,当然十分痛苦,她有迫切的需要,于是来找耶稣,可见她是有信心,只是这份信心却带胆怯。
2. 她以行动来表示她的信心( 28 )。
3. 她蒙了恩,病得痊愈( 29 )。
4. 耶稣既知道有能力从自己的身上出去,当然祂也会知道是谁摸祂,因为祂是神。但是祂给那妇人机会,要她公开承认,所以祂问谁摸祂的衣裳( 30 )。门徒当然不知道主的心意,主要见她( 32 ),要这女人把实情显露出来( 33 )。
5. 那女人不但当时觉得自己的病好了( 29 ),亦因为她肯公开地承认,以致能得蒙完全的医治( 34 )。
祈祷 主啊,我愿在人面前见证。
耶稣的吩咐(五 35 ~ 43 )
睚鲁为女儿的病来见耶稣,但这时却传来女儿的死讯( 35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仿佛把他带至绝望之中,但是凡交到主面前的事,祂没有不理。主耶稣在这段经文中说了三句重要的话:
1. “不要怕,只要信!”( 36 ):在人来看,环境已成定局,势难有望;然而在主来看,人的信心才是重要的,甚至能扭转乾坤。
2. “为什么乱嚷哭泣呢?”( 39 ):人对环境失望的反应是乱嚷、哭泣,不能安静,心里没有平安,只有失望和沮丧的表现,这些表现只能给人带来纷扰,因为只看环境而没有仰望这位成就万事的神。
3. “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41 ):生命的主给人的吩咐是要人起来,不是坐在那里乱嚷,也不是躺在那里待死,而是从死亡中得生命。在忙碌的世代中,许多信徒忙碌而至身心疲乏,有时候似乎是死了一样地躺下来。主的吩咐是要人起来,祂多次治病都同样有这样的吩咐。睚鲁女儿起来行走,今日的信徒亦要速速起来行走,把主的真道传开,努力开拓神的圣工。
祈祷 主啊,加我信心,使我有力量,能起来行在的道中。──《新旧约辅读》
马可福音 第5章 注释
5:1-20 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
1 「格拉森」:大概即今日位於加利利海东岸,附近有斜坡下到
岸边名叫格尔沙之地。另见太8:28注。
9 「群」:见8:30注。
这里表示污鬼势力强大,甚至人的身分被污鬼所代替(参9,
人的回答由「我」转为「我们」)
11 犹太人是不吃猪肉的。
所以这大群猪大概是一些外邦人养的。
17 「众人 ...... 境界」:见路8:37注。
20 「低加波利」:见太4:25注。
5:21-43 睚鲁女儿和血漏女人得愈
22 「管会堂的人」:见路8:41注。
27-28 妇人这样做是不想公开露面,因为她在宗教礼仪上是不洁净的
(利15:25)。摸耶稣而得医治的其他事例,见可3:10; 6:56。
30-34 耶稣让妇人有机会说出寻医实情,以便当众赞扬她的信心并宣
告她得痊愈。
37, 40, 43耶稣的举动和吩咐,可能是为了女孩的好处,也可能为了避
免无知者误解 的能力和 在世的使命(参可1:25注, 34, 43-44)。
39 「睡着」:见路8:53-55注。
41 「大利大古米」:这句话是用当时犹太人通行的亚兰语讲的,
作者将它翻作希腊文(参3:17; 7:11, 34; 11:9; 14:36; 15:22, 34)。
参考:
耶稣行神迹的名声
思想问题(第5章)
1 被污鬼附着的人痛苦吗?
为什麽?
魔鬼在今天仍如狮子到处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信徒如
何才可脱离魔鬼的引诱和控制?
2 耶稣为什麽准许污鬼进入猪群?
试比较一个人和二千头猪的价值。
主耶稣如何看一个人的灵魂呢?
3 众人为何请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地方?
今天世人拒绝耶稣又是什麽原因?
4 被鬼附的人痊愈後,耶稣不许他随左右,却吩咐他回家去向家人
作见证;你蒙恩信主後,有否将神在你身上的作为告诉家人,并
将基督介绍给他们?
5 为什麽患血漏的女人摸到耶稣的衣裳便不药而愈,而其他拥挤着
耶稣的人却得不到什麽?
6 睚鲁的女儿死而复活,有赖睚鲁对主的信心和实际的行动
(22-23)。
你有否学效他的榜样为有需要的人迫切祈求?
马可福音第五章
放逐魔鬼(五 1-13 )
这是一个很生动,但十分恐怖的故事,整个故事的内容细节和思想背景对当时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但我们却是门外汉,因此读者必须从字里行间仔细去读,慢慢体会出它的意思。
倘若这件事和上一段的记载有连带关系的话──这点应该是马可的记述目的──这件事的发生时间是在黄昏后,夜幕低垂的时候了。在黑夜进行驱魔的行动,可以想像,是一个骇人的故事啊!
第卅五节告诉我们,耶稣和门徒启航时,已经是黄昏过后。整个加利利湖,最长之点有十三哩,最阔之处有八哩。现在他们渡过对湖的距离约有五哩之遥,而且途中又遇到了风浪,在湖边近山旁的地方,掘有许多洞穴,用来埋葬死人的,这地带都是石炭岩土,墓穴自然也很多,平时这些偏僻地区是十分幽静,到了深夜,漆黑恐怖的感觉更使人毛骨悚然。
当时从墓穴里,跳出来一个被污鬼附 的人。人们相信这些污鬼喜欢住的地方包括丛林,花园,葡萄园和肮脏的地方,而那些偏僻荒芜的墓穴,自然是他们极爱好的栖身之所了。当时正值深夜,而鸡还未啼之前,污鬼在这段时间是非常活跃的。人若深夜单独在屋中睡觉是十分危险的;在路上和人打招呼,随时会招惹麻烦的,因为来人可能是一只污鬼啊!他们深信若在夜间外出,不带灯笼或火炬,必定会有危险的事发生的,总之当时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时刻,四围的环境险象环生;耶稣遇见的人是一个危险的人物!
从这个人的说话,便知道那污鬼完全附 他的深度了,有时用单数;有时又用复数名词去描写那污鬼的,它们在这个人里面,飘忽不定,来去无踪,但这个人知道这些污鬼在他身上所说的话。当问及它的姓名时,污鬼回答说, 。它说出这个名字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 军队,在罗马的军队制度来说,一个军团共有六千人。可能这个人见过成 结队的罗马士兵路经此地,感觉他们人数众多,犹如体内的污鬼,故亦以 来呼叫它们了。根据犹太人的信念,当人知道自己附 这么多的污鬼时,根本是没有机会生存的了,正如‘四面楚歌,不可救药’了。他们相信人的右手有一千魔鬼,左手亦有一 万。魔后的侍从小鬼共有十八万个。此外又有一句惯常爱说的话:‘经常有一 爱伤害人的魔鬼,留意人的举动,而当人跌进它们任何一个的圈套里,很难翻身的。’现在这个可怜的人自己受尽了它们的折磨,他的心情恍惚,只知道有一大堆污鬼缠绕他。
还有,当时的巴勒斯坦是一个罗马占领区。当整 军队驻守的时候,经常滋事生非,或流无辜人的血,或肆意破坏别人的财物。这个人可能曾经目击这一切的伤天害理惨剧,于是把自己体内的污鬼看作那些军队,为非作歹,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或者他曾经历过这些伤天害理的残暴而致神经失常,也未可料的。所以 这个名字,在他看来,是自己幻想中的强暴,死亡和残害,他知道体内的 魔就是用这些手段来对付自己的。
除非我们先明白魔鬼在他体内所产生危害的情况,否则是很难明白这个故事的,耶稣曾尝试用不止一种方法去医治他,第八节首先引述耶稣想用普通发号施令的方式去驱除它。富时,似乎没有生效;然后,再问它的姓字叫什么,当时的人相信,若能道出魔鬼的名字,便有能力去征服它了。古代驱魔者的一句咒语是:‘各位邪魔快报上名来!’。通俗的信仰认为,当人知道了魔鬼的姓名之后,便可破除魔力了,但现在这办法也行不通!
耶稣知到唯一的办法,就是这个人必须自己亲身体验到这 魔离开了他,便可以救他了。我们信与不信被魔鬼附 ,是不关重要的;但当时那个人却深信自己的确被鬼附,单从他的心烦意乱的情形来看,最低限度,他自己就以为是魔鬼的作祟了。索恩度医生曾经解释,有人相信月亮和邪恶的影响力彼此有关连的(诗一二一 6 ),所以英文字中有‘月狂病’( Lunatic, Moonstruck )一个名称:‘现代的科学不能证明月亮可以带来伤害人体的力量,但许多人都相信月亮可以影响人的心理……但我们知道我们主能够把一切真的和想像中的危险除去;人往往对想像的危险,比真的危险更难应付的。’
这个人急需救治,脱离魔鬼操纵,或者是自己幻想中的威胁。这时适值有一 猪,朝前面走来。它们是在山边畜养的,那个人听到体内的污鬼哀求,不要把它们全部消灭,希望准许走进那些猪中。这个人一直不停的尖声呼叫,这是病证突然发作时的体外象征。当他的叫声达到最高的频率时,那些猪全部了迷似的,向山崖窜跑,在此惊慌之际,从崖顶跌进海去。那个患病的人所需要的证明,就是这一点了,只有这个事实方可以告诉他,污鬼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而在这一刹那,他便康复了。当然耶稣是一个很明智的医治者,他知道这个人的心理上的需要是甚 么,祂用了十分仁慈的,和同情的态度去体察实情,救回了他的生命,使他重复过 安宁的日子。
有些特别爱吹毛求疵的人,于是会埋怨这个医治的方法,把猪的生命牺牲了。真的,有些人会很倔强的只看单方面的事实,于是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批评和猜疑。其实那些猪的生命又怎样能够和人不朽的灵魂互相比较呢?我们杀猪只以充饥既然是一件常事,那么,牺牲了猪只而挽救了人的心意和灵魂,为什么又不可以呢?我们不应该为了失了猪只而生出一种廉价的感情论,对动物所受的痛苦而忧伤;却对千百万上帝儿女所遭遇的不幸安然自若。我们并不是轻看上帝的造物,因为猪也是上帝所创造的,但我们必须有分寸的去理解和分析孰先孰后,和孰轻孰重。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比人的灵魂更加宝贵,和更加重要的。
请求耶稣离开(五 14-17 )
那些养猪的人到了城巿和农庄后,很自然的把这件奇事的始末向人描述一番,人们于是带 好奇心涌到现场看个究竟,而发现这个所谓痴呆的人已经神智清醒,穿好衣服,坐在一旁。一个曾经是野性癫狂,赤身露体的人,现在已经回复理智了。但意想不到的事随即又发生。本来一个人得了医治,应该大家欢天喜地才对的;但当时的人竟然把它视为一件骇人的事件。人们害怕耶稣的力量,而要 求祂立即离境。为什么呢?一个人康复了,但他们的猪只尽毁,正常的生活遭受了打击,这些打击他们生活的事,是不受欢迎的,他们必须立刻制止。
人的内心时常争战而呼喊:“不要骚扰我。”他们现在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们自己有一个安静的生活。
(一)人的天性总是说: 不要骚扰我的宁静 ,倘若有人来向你说:‘我会给你一个美丽的世界,使大众的生活能够过得舒服,但你自己必须忍受暂时的麻烦,你的生活会因别人生活改善的缘故而稍作牺牲。’,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我倒愿意维持现状。’其实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社会改革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应该彼此均匀分担和分享,在富裕的国家如是,在落后和发展中的国家更应该如是。我们的生活正面临这些重大的改革,让大众的生活过得舒适些,但许多人却宁愿保持 自己目前的安乐,一点也不肯让步,一点也不愿意损失目前的享受而使别人受惠。
众人都以为社会欠了自己的债。其实社会什么债也没有欠他们。相反的,他们欠了社会许多债务才对。我们应该把白白得来的丰盛,尽量与别人分享才对。我们所跟从的主耶稣,不是牺牲了天上的荣华富贵,而愿意来到这个狭窄的世界里;愿意牺牲了上帝的欢乐而在十架上受苦。真的,人性就是这样,不愿意坐失目前的享受和欢乐;但上帝就不同了,基督愿意牺牲自己的享受去服务人 。
(二)人的天性总是说: 不要干扰我的财富 。这点和刚才所述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另一面的写实而已。人很难会放弃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人越老,则越想抓紧自己的财富,一点也不肯放松。博罗( Borrow )对吉卜赛人素有研究,他说‘吉卜赛人的星相算命原理,就是想满足年青人的盼望,预测他们得 各种享受;对老年人则答允有更多的财富;他们知道人的心底里的一切欲望;最强烈的就是贪爱金钱。’我们若想测验人信仰的真假,只要看他能否肯为别人而过稍作牺牲和吃苦的生活,便可以看得出来了。
(三)人的天性总是说: 不要骚扰我的宗教 。
(甲)有人说过:‘不要让任何事情拆毁宗教为我而设的安乐窝。’爱敏哥薛( Edmund Gosse )指出泰勒( Jeremy
Taylor )的讲道是十分动听的,但是他继续说下去:‘这些讲章,在英语的措词表达来说,是最佳的杰作,但它的内容却从来不曾提过 贫穷 这个题目的,也没有涉及 受苦 的问题。而当时他讲道的地方是在英国南威尔斯,贫穷的情况是很显明的。受苦和饥饿的人,衣衫褴褛的和无依无靠的,随处可见,但这些神圣的讲章竟然只字不题,好像对人生现实的问题不闻不问,他住在周围受苦的人当中,而竟然良心上,全无发现他们存在的痕迹,这是使人难以置信啊!’
讲道的题目,只注重神学信仰和理论,比宣讲关于人的需要和滥用生活的权利,是容易得多,而且亦不会引起听众的反感。我们听过有些教会通知牧师们说,他们被邀请来讲道,指定有些题目不准讲出来的。当我们反观耶稣,也不是一样的吗!祂若只讲关于上帝的题目,祂断不会有危险的事发生的,但祂讲出人的需要,指出人的过错,所以招致祸端来;因为骚扰了当时的宗教领袖。
(乙)有些人会说:‘不要让个人的关系干扰我们的宗教。’朋斯雅各( James Burns )描写一位闻名意大利的宗教圣人霍尼迦士( Angela di
Foligras )。她能够过 完全脱离世俗的生活和思想而与上帝灵交,当她与上帝交往之后,又能够述说这一切的甜蜜经历,她曾说:“那时,上帝的旨意叫我的母亲死去,因她阻止我和上帝灵交;我的丈夫也如是的死去了;跟而去世的便是我自己所有的儿女;因为我决心和上帝来往,我也祈求这些阻碍我的人快些离开世界,让我可以不受限制随这个呼召而行,因此他们的死使我得到安慰,虽然心里有些难过。”在她来说,她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成了她的宗教信仰的绊脚石。
这是一种特别的宗教心态,把个人的静修高高放在服务人 之上;牺牲了家庭日常的责任而去参加会议,以为单止事奉教会和灵性的长进便代表了宗教的一切──事实上,我们的上帝叫我们所做的事刚好相反的啊!
(丙)有些人会说: 不要骚扰我们的信仰 。这种宗教信念叫人相信:‘我们祖先所信的如是,我也照旧的去信,有何不可呢?’他们这样的态度自然是不肯去学习新的事物了,他们也许怕绞脑汁,去思想问题和面对新的结果。这种懦弱的思想,涣散的心志和打盹的灵性,实在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住在格拉森的人要把耶稣赶出去,因祂带来麻烦和干预,直到今天,仍然会有人如此去做的。
为基督作见证(五 18-20 )
这段经文中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它的发生地点,刚好在低加波利。这个地名的意思就是“十个城巿”──它们大多数是靠近约但河东边,居民生活情况亦相若,而且大家都是充满 希腊文化色彩的城市,它们的名称是:西土波利( Scythopolis ──唯一在约但河西边的一个城市);培拉( Pella ),低昂( Dion ),格拉撒( Gerasa ),北才拉铁非( Philadelphia ),加达拉( Gadara ),拉斐纳( Raphana ),迦尼达( Kanatha ),希布斯( Hippos )和大马色( Damascus )。
这十个希腊城巿的设立有 共同独特的地方,它们都是位于叙利亚的境内;有广泛的独立自主权。各有自己的议会和发行自己的钱币;享有本地行政权,不止城巿还包括周围的境地;互相团结守,并有商业的来往。直至马加比革命之前,(即主前二世纪中叶),它们都是处于半自治的状况中。当马加比以犹太人统治者的姿态出现后,它们便受犹太人的辖管了。
在主前六十三年,罗马皇帝庞培从犹太手中解放了它们,但它们的地位仍旧是十分独特的──一方面是独立自主,但另外又必须向罗马政府缴税和服兵役;它们不是罗马军的 戍区,但时常在东征的军事行动中,作了罗马军队 的总部所在。罗马帝国惯常分派藩王去治理疆土内各地区的;因此,罗马政府给它们很少的军事保护,它们需要团结一致,守望相助,以免被当时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欺凌和霸占。这些城市的居民对希腊文化坚持拥护的态度,城市的建筑是美奂美轮的,居民祟拜希腊人的神;城中有不少希腊神庙和半圆形的剧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见一件十分有趣的事,耶稣果真到了低加波利的话,我们便可以找出一些线索,关于耶稣传道经历的地方。这些地区充满 希腊文化的气氛,而犹太人也和他们混杂一起聚居;由此可见当耶稣踏足在这些城市的时候,也同时意味这是基督教 冲破了犹太教的桎梏,伸展向全世界的第一粒种子了。我们强调了它们的希腊文化,这并非是空乏之谈的。单从其中一个城市加达拉( Gadara )来看,已有数位历史着名学者来自这个地方──如腓罗底米斯( Philodemus )是着名的以彼古罗派哲学家,与西色柔( Cicero )同时代的;还有米利迦( Meleager )是希腊讽刺短诗的大师;米列毕斯( Menippus )是着名的讽刺文学家,和当时的雄辩家提阿多罗斯( Theodorus ),他同时也是当时罗马皇帝提比留( Tiberius )的私人教师。当耶稣和这些居民接触时,从那一天开始,发生的事情随即扩展了。
耶稣为什么差遣这个康复了的人,返回自己的地方传道,是很有理由的。
(一)他要为基督教作见证,基督既然在他身上作了如此奇妙的事,他也必须藉 自己的生活言行,活生生地把这些作为展示出来。其实我们传道的光荣,不在乎我们可以为耶稣作些什么,而是基督在我们身上可以作些什么。一个‘再造’的人往往可以替基督教作了一个无可辩驳的好见证。
(二)他成为第一粒能结出最丰盛果子的种子。基督教首次和希腊文化接触就是在低加波利。凡事都是有一个开端的;基督教在希腊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能结出灿烂的花朵,也是归结在一个被污鬼附 ,但耶稣把他医治好了的人的身上。基督的爱若要传扬出去的话,必须要透过人而去做的。那么,在我们自己的社会和自己的体生活中,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同样作一个好的开端呢?
在需要的时刻(五 21-24 )
这是一件生活中悲痛的事。当孩子们生病时,整个家庭的人都会闷闷不乐的。这个故事叙述当时的会堂总管的女儿,刚好是十二岁了。根据犹太人的习惯,一个女孩子满了十二岁后,便是一个成长的‘妇人’了。这个女孩子正当踏入一个生命的新开始,便撒手麈寰,实在是一件非常惨痛的事。
这个故事同时描写这个管理会堂的人,他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受当时的人所尊敬。管理会堂就是负责一切行政事务,他在一班长老当中作会长,督导崇拜的程序,虽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亲力亲为,但必须分配行政工作,和监督每个程序作有条理的进行。所以在当时的团体生活中,会堂的总管是最受人尊敬的人。现在他的女儿患了重病,而在此情急之际他立即想起耶稣来。
(一)他当时 忘记了自己的偏见 。耶稣曾经被拒于会堂的门外,作为一个会堂的总管,一定曾经以为耶稣是个不守律法的人,也是一个危险的异端煽动者,他要维持自己的纯正犹太信仰时,他可能出于无奈,而必须如此去对待耶稣。但在最需要的一刻,他能摒弃前嫌向耶稣求助。‘偏见’就是预先在任何事物未发生之前,已作出的一种判断;不愿查究事物的真相或任何证据,急急的确定了自己的意见,便是‘偏见’了。有了偏见的人,很难推动事工进行的。工作的进展的第一步往往是先破除‘偏见’,然后可以发动的。当雅各詹逊爵士( Sir James Simpson )未发现哥罗仿( chloroform
CHCL 3 编者注)能作麻醉药之前,被视为魔鬼的诱惑工具,但当它用在妇人临盆的麻醉过程当中,却可以减少人的痛苦。所以坚持‘偏见’的人往往会坐失了许多应得的福气的。
(二)他可以 忘却自己的尊严 。这位会堂总管,竟然双膝脆跪耶稣的面前恳求,他肯在一个流浪汉似的拉比面前不把哀求看为羞辱。真的,许多人都曾尝过这样的经验,当自己能及时忘记了自己的尊严地位,便可救回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
古时的乃缦将军(王下五)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了。他请求以色列人先知以利沙给他洁净大麻疯。而以利沙命令他在约但河沐浴七次便可以痊愈,对一个叙利亚大国的首相来说,这条药方根本是岂有此理!况且以利沙只吩咐一个使者传达这个信息,而不是亲口对这位将军说,初时乃缦仍把持 自己的尊严,认为叙利亚的大河比那条肮脏的约但河更伟大。但最后他能够自己 忍受一切的耻辱,接受指示而做,结果麻疯病得到洁净了。
这里还有一个很动听的故事,讲述一个爱讥讽世人的哲学家名叫丢革尼( Diogenes )的事迹。有一次他被海盗捉拿而在市场中出售给人作奴隶。这个人的傲气真是不可一世的,他在拍卖台上,指 一个贵族,大声说:‘把我卖给这个人吧!这个人需要的是一个主人啊!’结果这个人竟然出价买了他,而且后来还让他当了家庭管理,并作他的儿女们学习功课。后来他赞赏丢革尼,说:‘自从他踏入我的家之后,我的日子日渐好过了。’这个出身贵族的果能摒弃自己的尊严实在得福不浅啊!
人若硬 自己的心 ,坚持自己的尊严时,往往会带给自己不少的耻辱,这也是常见的事啊!
(三)他可以 忘记自己的骄傲 。他必定下了很大的决心向拿撒勒人耶稣求救;必需忍受良心上的耻辱然后可以这样做的。人往往自己欠了别人的人情,宁愿自己担当一切的责任,维持自己的立场和面子。但是走基督徒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亏欠了上帝的盛情,否则我们的信仰仍旧是很幼稚的。
(四)最后一点,这是我们可以想像到的一个推测而已,就是他 可以忘记他的朋友 。因为‘他们’可能反对他邀请耶稣前来医病。在这个故事中,使我们觉得出奇的,就是为什么他自己一定亲身去请耶稣呢!女儿的病况到了死亡的边缘,尚且会离开而去见耶稣!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家人,不同意他的做法,因此不肯代他去求耶稣。照这情况来看,他根本失去了一切的援手,或者这个人坚决的反对众人的意见,不接纳他们劝导,下决心,一定要去找耶稣。人有时能够否定了所谓自己的朋友的建议,作出独立而果敢的判断,实在是明智之举!
这样人能够把一切都忘掉了,只剩下一件事,我是诚心的请求耶稣帮助;而且他能当机立断,把一切的阻力都忘掉了,于是能够永远牢记 ,耶稣是他的救主。
受苦者的最后希望(五 25-29 )
故事中的妇人所患的病症是十分普遍,而又很难医愈的。根据犹太人的经典文献。他勒目( Talmud )的记载,提供医治这病的药方不下十一种之多──有些是滋补剂,有些是收敛剂;但有些纯粹是一种世俗的迷信方法,诸如指示患者在夏天把鸵鸟蛋的灰放在麻布袋,随身挠带,而在冬天则用棉布袋装 ;或者从白驴粪堆找出大麦粒,随身携带。这个妇人已尝试过一切医治的方法,却没有效用。这种病不单止对她的身体健康有影响,而且因为她经常身体不洁净,而致不能参加崇拜,和朋友共同分享团契(利十五 25-27 。)
马可的提示有多少是讥讽当时的庸医的。那病人曾医治过多次,但痛苦却没有减少,而且把家产耗尽作医治费用!但病情却每况愈下,一点也未曾好过。在犹太人的文学中,经常都有提及医生的行状的。这里记载 一个病人的苦情:‘我时常到医生处求医,他们用多种药油擦我的眼睛,但眼中的鳞片却没有脱下,最后我双眼都变盲了。’在犹太人的米示拿经( Mishnah ),有一段是叙述教导儿子选择职业的,拉比犹大曾说──‘他们当中最狡猾的就是掌骡车的人;骑骆驼的人是十分正派;而船员的品德也很纯品;做医生这一行,最好的人也可能注定要进入地狱的;屠场中最驯的一位只配作亚玛力人的同伴。’但另一方面,却有许多文学记载,称赞医生的,其中最显明的,见诸‘次经’便西拉智训( The Book of Sirach )三十八章一至十五节:
‘尽管培育医生的成长,因为你们都需要他的;
行医是上帝所选召的。
医生也是从上帝那里得到智慧,
他们从皇帝的手中,获得赏赐。
医生的技术高明,能抬高他的头,
站在达官贵人的面前,
上帝从土壤中赐人药物;
凡有见识的人,不要拒绝它。
医生靠赖药物减除人的痛苦,
药剂师,像医生一般,也为病人制做药油,
愿他不断替人工作服务,
在地上医病赐人健康。
必须让医生保留他的地位;
不要远离医生,因你们时刻都需要他的;
医生的能力,可以救治你的身体,
他们也向上帝呼求救助,
让他们有正确的诊断能力;
有优良的治疗方法,使人早日康复。’
但对这个妇人来说,一切医治的方法都无效了,而她现在听闻耶稣的大名;目前的难题就是自己患上了暗病,怎好意思当众开口求诊治呢!于是她决定静悄悄地,用手触摸耶稣。每个敬虔的犹太人的外袍四个角尖都缝 繸结的。这些繸结是遵照民数记十五章卅八至四十节的规定而缝制,是向人表示,和提醒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它也可以说是一个敬虔犹太人的徽号;现在这个妇人溜进人堆中,所触摸到的是耶稣外袍的禭结;同时,她的病也霍然而 愈。
这个妇人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把病医好,于是最后孤注一掷而求助于耶稣。世上不少人都是这样的,他们曾经拼命去寻找解决的办法,用尽了一切智囊法宝,终归求助无门,而求助于耶稣;他们曾经自力更新和一切试探争战,最后不能再支持下去时,而伸出求援的手:‘主啊!求你救我吧!我快要被毁灭了!’。人可能面对一些筋疲力竭的工作,自己负担过重而受不住,因此需要外来的力量去协助;他可能努力向善而得来的结果就是苦闷和烦恼。人并不一定因环境所迫而去见耶稣的,但往往人肯自愿去请求耶稣,他必不会空手而回:
‘当别人无可能救助我时;
一切的安慰已经消失;
耶稣是一切求助者的好帮手,
愿你与我常偕。’
医治的代价(五 30-34 )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关于三个人的事。
(一)它告诉我们关于耶稣──医治所 付出的代价 。当耶稣每一次医治人的时候,必定付出一个代价,献上自己的生活和灵性,否则所做的事很难结出果子来的。一个琴师若只照 谱子去弹,做到技术上完全正确的地步,但他的演奏并不真正成功;他必须把全副精力,把整个人的感情贯注在弹奏的表现上,才可以成功的。一个演员在戏台上能背熟台词,一切的动作都依足了导演去做,他这样只能做出一个机械化的表演;他若要成功的话 ,就必须有真情流露出来,泪水必须是真的,一切动作的感受都是内发的。所以一个讲道人若要把信息传达给会众,必需要与会众同感一灵,把自己的感受,毫无隐藏的和听众一齐分享。
倘若人想帮助别人的话,必须准备不惜身体,消耗时间和精力才可以做到的,这当然要看人对别人的态度如何了。伟大的文学评论家亚尔诺德( Matthew Arnold )曾对中产阶级的人作过这样的批评:‘你看清楚这些人,他们所穿 的是什么?他们看的是什么书?他们的脑袋思想的又是什么?这些人所值的身价究竟是什么?’他所指的评价是真心或者是假意,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些字句到底是带 侮辱的态度而讲出来的。对这些人他只能叹息和轻看;人若用这种态度去看别人的时候,实在是很难帮助别人的。
试看伟大的民族领袖摩西,当他从山顶下来,知道了人民制造金牛犊把它当做神去拜的时候,他立刻恳求上帝把自己的名从生命册上除掉,盼望上帝可以饶恕人民的罪(出卅二 30-32 )。迈尔士( Myers )描写保罗观望整个拜邪神而失落的世界时,不期然而叹息:
‘我的心充满震颤的感受,我的热望再不能抵受下去,
这是号角传来的尖锐声,使我战栗瑟缩;
快快拯救他们,我愿自己全毁,只要能够拯救他们──
为他们的生命而死,为他们而献上自己。’
耶稣的伟大,就是时刻准备为帮助别人而献上自己,把整个人生付出作代价。我们如果真愿意跟从耶稣的话,就必须要把自己献上,不是物质,而是我们的灵性和生命力量,为别人而事奉。
(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于门徒的事。它告诉我们人的理智是有限度的,这些门徒只照 常识去推测,而作出评论。在人堆中,耶稣又怎能避免碰撞的事呢?我们必须用理智去看事物。但门徒很明显的表现出自己的短见来,他们看不见耶稣若想帮助和救治人,就必需付出代价和力量的。
人生的痛苦悲剧往往是人因失去敏锐的同情心而产生的。我们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经历,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经验,自然不会替别人设想,也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去帮助别人了。我们自己的事有时很易办妥,但别人的遭遇可能完全不同啊!因此我们所爱的人,时常被我们所创伤。我们祈求上帝加添我们的理智,但至要的,还是一颗敏锐的同情心,有想像力的悟性,能够体察别人的处境和需要。
(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于这个妇人的事。她肯认罪而得到拯救。这点有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此举自己必招致羞辱。但一旦当她能够坦诚的向耶稣讲出全部真相时,一切惊惶恐惧便会挪开,心里回复一片宁静的平安。而当她凄惨坦诚的认罪时,她发现耶稣对她十分仁慈。
‘不要让那良知拖住你,
不要死抱那甜蜜的梦境不放;
你若霈要完全的装备,
就必须倚靠祂来帮助你。’
向人认罪也许是难于开口,但向耶稣,祂最能体恤人的软弱和需要,根本一点也不困难啊!
失望和希望(五 35-39 )
犹太人替死者举哀的礼节是十分生动也很琐碎的;这些礼节的目的,在乎加强哀恸的心情,与死者诀别时的悲伤惨痛;完全没有基督教信仰那种胜利凯旋的盼望存在。
当人临终的时候,全家人即开始大声哀哭,示意邻舍知道他们遭受到死亡的打击。到了坟墓的时候,同样大声哀哭,再重复一次。哀悼者紧握死者的身体,暗示静默的人与他们一齐哀哭。他们接 捶胸;撕扯自己的头发;然后扯裂自己的衣服。
扯裂衣服的礼节是根据指定的规矩而去做的。当死者盖土的一刻,就是与亲人告别最后的一刹那,哀悼者随即撕破衣服,直向衣服的中心扯去,必须破裂而露出身体,但只许到肚脐的部位为止。为双亲举哀的,是从左边扯开来;为别人而哀悼的,则从右边扯开来。妇女则在家里把自己的衣服撕破,但内衣则换转面而穿 ;然后撕破外衣,不让身体露出来。破裂的衣服必须穿上三十天。头七日过后,破裂的地方可以略作缝补;但仍清楚看见破裂的旧缝。经过三十天之后,整件衣服 才可以从新缝补。
吹笛者的节目也是不能缺少的。在整个古代的社会里,包恬罗马,希腊,腓尼基,亚述和巴勒斯坦等地,每逢死亡和发生任何悲剧时,必须有吹笛者在场的。当时的习俗规定,至穷的人家,若妻子去世时,必须聘请两位笛师前来举哀。泰莱史密夫( W. Taylor Smith )在海丁氏的基督与福音书字典中,曾引述过两个很有趣的例子,描写当时的笛师广泛受聘的情况。当罗马皇帝革老丢( Claudius )举行丧礼时,许多名笛师都被雇用参加仪式。此外犹太人史家约瑟夫曾记述在公元之后六十七年当罗马大军攻陷祖达百得( Jotapata )的消息传至耶路撒冷时,城中的居民随即聘请笛师带领他们一同哀哭。
在举行追悼仪式的一天,整间屋都充满 哀恸的笛声,举衷者悲痛的叫喊,忧伤的心情,撕裂衣裳和撕扯头发等等的仪式,给人一个非常沉痛的印象。
当家中有人去世时,追悼的人是不准工作的;也不准搽油和穿鞋。至穷的人都必须停工三天。在举哀的期间,不准携带货物远行,甚至家中的仆人也不准工作;必须静坐,包裹自己的头;不准剃须,也‘不准做任何娱乐性的事’;必须禁止读律法书和先知书,因为这些经典,是会带来快乐的感受的;但读约伯记,耶利米先知书和哀歌则可;必须在自己的家中用膳;不准吃肉和饮酒;三十天内不准离本镇或本村;按照习惯,不准坐在椅子上或用 吃喝;而是坐在地上,以椅当作用;还有一项习俗,至今仍沿用的,就是把鸡蛋,连同灰和盐一起吞吃。
另外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俗也是当时的人会遵守的。在举哀的屋中,连同左右六间屋的水都必须清除,因为他们相信,‘死亡天使’会用剑蘸水屠杀生灵的。还有一个相当悲哀的习惯,倘若死者是年青而又未结婚的话,在葬礼中,也要替他加插一项婚礼仪式。在整个哀悼期间,哀悼者可以免除守律法的规条,因为他们被视为反常的人,那时他们会悲哀而失去常性的。
哀悼者又必须到会堂参加崇拜。当他进入会堂时,见面的人应向他打招呼:‘凡安慰哀悼者的人有福了。’犹太人的公祷文中有一段是专为哀悼者在家中用的。
‘上帝啊!你是赐福之源,是我们的主,宇宙的君王,我们列祖的上帝,我们的创造者,我们的救赎者,我们的洁净者,雅各的圣者,生命的王,你本为善又能行善;真理的上帝,能秉行公义的审判者;在审判时,查验人的灵魂;在宇宙中单独治理万有;在审判中,依照你的旨意和你的一切方法行事;而我们是祂的子民,也是祂的仆人,并在一切事物中,我们应该赞美祂,祝颂祂,祂遮挡以色列一切的灾祸;并在这个死亡哀悼的灾祸中,保护了我们,又在此刻当中带给我们生命与平安。我们的上帝,我们的主,安慰全耶路撒冷一切举哀的人。当他们在哀悼的时候,求你安慰他们;当他们在忧伤悲痛时,赐他们喜乐,如同母亲安慰儿子们一样。上帝啊,愿你得福,你锡安的安慰者;你又能够重建圣城耶路撒冷。’
这个祷文是在新约稍后期间才写成的,但它的背景却较新约的时代为早;从这些情感奔放的忧伤字句中,我们可以想像当这个女孩子去世时悲伤的大概情景了。
信心产生不同的反应(五 40-43 )
这里有一句十分亲切的说话──‘大利大古米’,原文是亚兰语,意思是‘女孩子,站起来吧!’为什么在这本希腊文写成的福音书中竟然有一句亚兰语呢?唯一的解释,就是马可从彼得处搜集资料。当彼得离开巴勒斯坦之后,大部份时间都是用希腊语交谈和讲话的。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彼得是在场目击的,他是三个亲密门徒中的一位;而他对耶稣所讲的话印象最深刻。从耶稣亲口讲出来的字句,特别在这个紧张的一刻,彼得一生都能记在心里──‘大利大古米’。耶稣表示的爱心与温柔,时刻能够存留在他的思想中。当他复述这句话给马可听时,竟然想不出希腊文的字句,仍旧把他当时所记得的,由耶稣亲口所讲的,一字不易的传达出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见几件‘相对’的事来。
(一)看见哀悼者的 失望 , 与 耶稣带来的 希望之对比 。他们叹息道:‘还需要劳烦 那位 老师吗?人已死了,任何人也做不出什么事来了。’然而耶稣说:‘不要怕,只要信。’这就是一个相对的声音──人们充满 失望的态度而讲话;但耶稣的声音却充满了希望。
(二)哀悼者 无限的悲痛 ; 与 耶稣的 镇静和安稳之对比 。举哀的人不停的哭啕、啜泣,拉扯头发和扯破衣服,完全处于消极的悲痛当中;但耶稣的安详、严肃和镇静,完全能够把整个局面控制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别呢?完全是因为耶稣对上帝交往时,对人生的一切灾祸都会有果敢的精神去应付的。他们当时竟然耻笑耶稣,认为祂的希望是毫无根据的,祂的镇静是错误的。基督徒生活最伟大的一个事实就是在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在上帝眼中,却是可能的。在人的立场来看,这是似是而非的;但当上帝亲临其境时,一切都似非而是了。他们开始时,说出的嘲笑话语,霎时之间,便变为神奇的事迹了。因为那时,他们知道这是上帝的作为。摆在面前,就是铁一般的事实,不需要辩证,也不需要克服他们的信念;上帝的爱连死亡也克服了。这就是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面,上帝已经成就了一件神奇事迹了。──《每日研经丛书》
第五章
九·格拉森被鬼附者得愈(五1~20)
五1~5 格拉森人的地方8。在加利利海东边。耶稣在那里遇到一个不寻常、狂暴的鬼附者。他是社会上的危险人物,一切对他的约束都徒劳无功。他住在坟茔里和山中,昼夜喊叫,又用尖利石头砍自己。
五6~13 这被鬼附者看见耶稣,起初表现尊重,后来却悲痛地诉苦。“这是一幅何等真实而恐怖的图画!有一人敬慕、恳切而凭信心地俯首下拜,却又怀着憎恨、叛逆和战兢;双重的性情,渴求自由却又心存盛怒。”(读经会出版《每日灵粮》)
事情的正确次序并不清楚,可能是这样:
1·被鬼附者向主耶稣表现出尊敬(6节)。
2·耶稣吩咐污鬼从他身上出来(8节)。
3·污鬼透过那人说话、承认耶稣的身分,诘难耶稣的干预权,并恳求祂起誓不折磨他(7节)。
4·耶稣问他名叫甚么。他名叫群,表明那人被很多污鬼所附(9节)。这显然与第2节没有冲突,那里指他被污鬼(单数)附着。
5·似乎污鬼中的代表恳求让他们往猪群里去(10~12节)。
6·他们获准,结果使二千只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淹死了(13节)。
人常批评主使这猪群遭殃。我们应注意几点:
1·祂没有使牠们遭殃,祂只是允许;乃是撒但的破坏之能力,把猪群消灭。
2·当中没有记载猪群的主人追究责任,可能由于他们是犹太人,养猪是被禁止的。
3·人的灵魂比世上所有的猪价值更高。
4·若我们有耶稣一样的认识,便会全然效法祂的方法。
五14~17 看见猪群遭灭的人逃跑进城;把事情传开。众人来到,发现那从前被鬼附着的人坐在耶稣脚前,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见状就害怕。有人曾说:“他们害怕,因祂平静海上的暴风,如今又平伏人心里的暴风。”目击者向赶到的人详述事情始末,众人受不了,就央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境界。事情最惊人的地方不是猪群遭灭,而是众人对基督的反应。祂是位太昂贵的宾客!
“无数的人仍盼望基督远离他们,恐怕祂的同在会导致某些社会、经济或个人的损失。他们要保存财产,便失丧灵魂。”(选录)
五18~20 耶稣要上船离去,得医治的人恳求和耶稣同在。这祈求值得欣赏,因为是这人新生命的表现,但耶稣却差他回家去,作神大能与怜悯的活见证。那人遵从,把福音传遍低加波利──一个包括十个城的地区。
这个命令,是凡经历过神救恩的人都能见证的:“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传福音从家里开始!
十·医好不治之症、使死人复活(五21~43)
五21~23 耶稣回到蔚蓝的加利利海的西岸,马上又遭许多人包围。有一个不知所措的父亲跑往祂那里,他是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他的小女儿快要死了。耶稣会否去按手在他身上,使他痊愈?
五24 主立即响应,起程赴他的家,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很有趣,经文刚记载完人群向祂拥挤后,提及一件信心事迹,有人摸耶稣求医治。
五25~29 一位情绪低沉的女人截住了耶稣往睚鲁家的路。我们的主没有被这件事困扰,也没有生气。我们面对拦阻有甚么反应?
我认为各人看自己的计划遇上的拦阻和障碍,是神对付人在事工上自私的心,这样的训练和试验,是很有益处的。……这并不浪费时间,却是每天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人所献给神最好的部分。(灵修选读挂历)
这妇人患了慢性血漏病十二年,看过好些医生,接受过不同的治疗;花尽了她所有的,但病情反倒更重。正当痊愈的希望都幻灭了,有人把耶稣的事告诉她。她就把握时机寻找耶稣。她走在人群中间,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即止住,她觉得灾病好了。
五30 她本想立即溜走,但主不容她错失公开承认救主的福气。当她摸祂衣裳的时候,祂就感到属神的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祂付上代价去治愈了她。祂问道:“谁摸我的衣裳?”祂知道答案,发问只为使她站在人群面前。
五31 门徒以为祂的问题多此一举。人群正不断拥挤祂,还问“谁摸我么”?可是,身体接近的触碰,跟恳切信心的触摸是有分别的。人有可能接近祂而从来不曾信池;凭信心去摸祂而祂不知道,病又没有痊愈,这却是不可能的。
五32,33 那女人……恐惧战兢地,站出来,俯伏在耶稣跟前,首次公开承认耶稣。
五34 祂就说确实的话给她保证。公开承认基督是极重要的。若不肯这样行,基督徒生命总不会有很大的长进。当我们勇敢地为主站立,祂便给我们充足的信心的确据。主耶稣的话不仅证实她身体的痊愈,无疑也包括灵魂得救的极大祝福。
五35~38 这时候,仆人带来了睚鲁女儿的死讯。不用劳动先生了。主慈爱地向睚鲁保证,就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往他家里。他们看见有人在那里大大的哭泣,这是东方家庭的哀伤表现,有时候还雇用哀号者。
五39~42 耶稣向他们保证说,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不哭泣,反而轻蔑祂。祂并不畏惧,带着家人到那毫无动静的核子身旁,拉着孩子的手,用亚兰文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十二岁的闺女立时起来行走。亲属就大大惊奇,甚至欢喜若狂了。
五43 主禁止他们把神迹宣扬,祂对群众的喝采不感兴趣,只毅然朝着十字架前行。
若女孩果真是死了,本章便描述耶稣的能力胜过了魔鬼、疾病和死亡。但圣经学者不都同意她真的死了,因耶稣说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也许她只是昏厥了吧。祂叫孩子从死里复活其实一样容易。但若然她只是失去知觉,耶稣不会叫人以为她从死里复活而博取赞誉。
我们不可忽略本章结尾的话,“耶稣……又吩咐给他东西吃。”属灵的事奉上,这可称为“栽培工作”。灵魂得着新生命后,必须给予喂养。门徒表明自己爱主的一个途径,就是喂养祂的羊。──《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简介 5:2
被 污 鬼 附 着 的 人: 被
污 鬼 附 着 的 人 因 为 内 住 在 他 里 面 的 邪 灵 而 深 受 撒 但 的 压 制 ( 徒 10:38) 或 操 纵 ( 太 12:45 ;徒 16:16~ 18) 之 苦 ( 参 路 13:11 注 ) 。 圣 经 记 载 了 主 耶 稣 赶 逐 污 鬼 的 很 多 事 例 ( 有 关 鬼 魔 以 及 基 督 徒 胜 过 鬼 魔 的 能 力 的 详 细 讨 论, 请 参 “ 胜
过 撒 但 和 鬼 魔 的 能 力 ” 一 文 ) 。
5:28
我 只 摸 他 的 衣 裳: 圣 经 经 常 提 到 病 人 摸 耶 稣 (3:10 ; 5:27~34 ; 6:56) 或 耶 稣 摸 病 人 (1:41~42 ; 7:33~35 ;太 8:3, 15 ; 9:29~30 ; 20:34 ;
路 5:13 ; 7:14~15 ; 22:51) 的 事 例。 病 得 医 治 的 关 键 在 于 耶 稣 的 触 摸 和 同 在。 耶 稣 怜 恤 病 人 的 软 弱, 并 且 他 自 己 就
是 生 命 和 恩 惠 的 源 泉, 因 此 他 的 触 摸 就 带 有 医 治 之 能 ( 来 4:16) 。 因 此, 我 们 在 寻 求 医 治 时 当 尽 的 责 任 就 是 亲 近 耶 稣 并 活 在 他 里 面 ( 参 太 17:20, 有 关 真 实 信 心 的 注 释 ) 。
5:36
只 要 信: 管
会 堂 之 人 的 女 儿 已 经 死 了 (35 节 ) ,
而 耶 稣 对 此 做 出 的 反 应 却 是 鼓 励 这 位 父 亲 在 悲 观 绝 望 的 情 形 中, 仍 要 持 守 信 心。 从 整 个 救 赎 历
史 中,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许 多 信 徒 在 失 去 一 切 的 时 候, 仍 能 坚 定 不 移 地 信 靠 神。 在 这 些 生 死 攸 关 的 紧
要 关 头, 神 仍 能 赐 给 他 们 所 需 的 信 心, 并 且 依 据 他 的 旨 意 和 计 划 拯 救 他 的 子 民 ( 比 较 诗 22:4 ; 赛 26:3~4 ; 43:2) 。
亚 伯 拉 罕 ( 创 22:2 ;雅 2:21~22) 、 摩 西 ( 出 14:10~22 ; 32:10~14) 、
大 卫 ( 撒 上 17:44~47) 、 约 沙 法 ( 代 下 20:1~2, 12) 和 睚 鲁 (21~23 节; 35~42 节 ) 就 是
马可福音第五章
九.格拉森被鬼附者得愈(五 1 ~ 20 )
五 1 ~ 5 格拉森人的地方 8 。在加利利海东边。耶稣在那里遇到一个不寻常、狂暴的鬼附者。他是社会上的危险人物,一切对他的约束都徒劳无功。他住在坟茔里和山中,昼夜喊叫,又用尖利石头 砍自己 。
五 6 ~ 13 这被鬼附者看见耶稣,起初表现尊重,后来却悲痛地诉苦。“这是一幅何等真实而恐怖的图画!有一人敬慕、恳切而凭信心地俯首下拜,却又怀憎恨、叛逆和战兢;双重的性情,渴求自由却又心存盛怒。”(读经会出版《每日灵粮》)
事情的正确次序并不清楚,可能是这样:
1 .被鬼附者向主耶稣表现出尊敬( 6 节)。
2 .耶稣吩 咐污 鬼从他身上出来( 8 节)。
3 .污鬼透过那人说话、承认耶稣的身分,诘难耶稣的干预权,并恳求祂起誓不折磨他( 7 节)。
4 .耶稣问他名叫什么。他名叫群,表明那人被很多污鬼所附( 9 节)。这显然与第 2 节没有冲突,那里指他被污鬼(单数)附。
5 .似乎污鬼中的代表恳求让他们往 猪群 里去( 10 ~ 12 节)。
6 .他们获准,结果使二千只猪闯下山崖, 投在海里淹死了 ( 13 节)。
人常批评主使这猪群遭殃。我们应注意几点:
1 .祂没有使它们遭殃,祂只是允许;乃是撒但的破坏之能力,把猪群消灭。
2 .当中没有记载猪群的主人追究责任,可能由于他们是犹太人,养猪是被禁止的。
3 .人的灵魂比世上所有的猪价值更高。
4 .若我们有耶稣一样的认识,便会全然效法祂的方法。
五 14 ~ 17 看见猪群遭灭的人逃跑进 城 ;把事情传开。众人来到,发现那从前被鬼附的人坐在耶稣脚前,穿上衣服, 心里明白过来 ,他们见状就害怕。有人曾说:“他们害怕,因祂平静海上的暴风,如今又平伏人心里的暴风。”目击者向赶到的人详述事情始末,众人受不了,就央求耶稣 离开他们的境界 。事情最惊人的地方不是猪群遭灭,而是众人对基督的反应。祂是位太昂贵的宾客!
“无数的人仍盼望基督远离他们,恐怕祂的同在会导致某些社会、经济或个人的损失。他们要保存财产,便失丧灵魂。”(选录)
五 18 ~ 20 耶稣要上 船 离去,得医治的人 恳求 和耶稣同在。这祈求值得欣赏,因为是这人新生命的表现,但耶稣却差他回家去,作神大能与怜悯的活见证。那人遵从,把福音传遍 低加波利 ──一个包括十个城的地区。
这个命令,是凡经历过神救恩的人都能见证的:“ 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 ”传福音从家里开始!
十.医好不治之症、使死人复活(五 21 ~ 43 )
五 21 ~ 23 耶稣回到蔚蓝的加利利海的西岸,马上又遭 许多人 包围。有一个不知所措的父亲跑往祂那里,他是个 管会堂的人 ,名叫睚鲁。他的小女儿快要死了。耶稣会否去按手在他身上,使他痊愈?
五 24 主立即回应,起程赴他的家,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很有趣,经文刚记载完人群向祂拥挤后,提及一件信心事迹,有人摸耶稣求医治。
五 25 ~ 29 一位情绪低沉的女人截住了耶稣往睚鲁家的路。我们的主没有被这件事困扰,也没有生气。我们面对拦阻有什么反应?
我认为各人看自己的计划遇上的拦阻和障碍,是神对付人在事工上自私的心,这样的训练和试验,是很有益处的。……这并不浪费时间,却是每天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人所献给神最好的部分。(灵修选读挂历)
这妇人患了慢性血漏病十二年,看过好些医生,接受过不同的治疗;花尽了她所有的,但病情反倒更重。正当痊愈的希望都幻灭了,有人把耶稣的事告诉她。她就把握时机寻找耶稣。她走在人群中间,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即止住,她觉得灾病好了。
五 30 她本想立即溜走,但主不容她错失公开承认救主的福气。当她摸祂衣裳的时候,祂就感到属神的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祂付上代价去治愈了她。祂问道:“ 谁摸我的衣裳?” 祂知道答案,发问只为使她站在人群面前。
五 31 门徒以为祂的问题多此一举。人群正不断拥挤祂,还问“谁摸我么”?可是,身体接近的触碰,跟恳切信心的触摸是有分别的。人有可能接近祂而从来不曾信池;凭信心去摸祂而祂不知道,病又没有痊愈,这却是不可能的。
五 32 , 33 那女人……恐惧战兢地,站出来,俯伏在耶稣跟前,首次公开承认耶稣。
五 34 祂就说确实的话给她保证。公开承认基督是极重要的。若不肯这样行,基督徒生命总不会有很大的长进。当我们勇敢地为主站立,祂便给我们充足的信心的确据。主耶稣的话不仅证实她身体的痊愈,无疑也包括灵魂得救的极大祝福。
五 35 ~ 38 这时候,仆人带来了睚鲁女儿的死讯。不用 劳动 先生了。主慈爱地向睚鲁保证,就带彼得、雅各和约翰往他家里。他们看见有人在那里大大的哭泣,这是东方家庭的哀伤表现,有时候还雇用哀号者。
五 39 ~ 42 耶稣向他们保证说,孩子不是死了,是睡了,他们就不哭泣,反而轻蔑祂。祂并不畏惧,带家人到那毫无动静的核子身旁,拉孩子的手,用亚兰文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十二岁的闺女立时起来行走。亲属就大大惊奇,甚至欢喜若狂了。
五 43 主禁止他们把神迹宣扬,祂对群众的喝采不感兴趣,只毅然朝十字架前行。
若女孩果真是死了,本章便描述耶稣的能力胜过了魔鬼、疾病和死亡。但圣经学者不都同意她真的死了,因耶稣说她不是死了,是睡了;也许她只是昏厥了吧。祂叫孩子从死里复活其实一样容易。但若然她只是失去知觉,耶稣不会叫人以为她从死里复活而博取赞誉。
我们不可忽略本章结尾的话,“ 耶稣……又吩咐给他东西吃 \cs8 。”属灵的事奉上,这可称为“栽培工作”。灵魂得新生命后,必须给予喂养。门徒表明自己爱主的一个途径,就是喂养祂的羊。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第五章
ii. 被鬼附的格拉森人(五 1 ~ 20 )
在用比喻教训人的段落之后,紧接着是一些医病的神迹,头一个就是医治那在格拉森( Gerasa )或像另一些古抄本一样读作“格格森”( Gergesa )或“加大拉”( Gadara )地区“被鬼附的”人。难处在于格拉森离湖有四十哩,而加大拉只有六哩远,但与湖之间却有深谷横亘。然而,马可并没有说神迹是发生在这几个城镇中的任何一个,而只是在它们所在的一般地区。古抄本在地名上有所混淆,只是因为马可福音抄写者疏忽所致,并不能成为理由来责怪马可自己缺少巴勒斯坦的地理知识( Schweizer )。耶稣从前经常赶鬼,先前已经提过最初一个特殊的例子(一 26 ),然后则是一般性的争战(一 32 ),而赶鬼也是耶稣所交托给使徒们的能力(三 15 ),就像传扬好消息的工作一样确实。但这次赶鬼的特殊例子具有几个特色,值得将它纳入这卷福音书中。因为这是一个长久处在“治疗中”的人(就像第 25 节所提及的血漏妇人一样)。在人的一切方法都无效时,耶稣的行动一举奏效。所施予这个人身上的医学治疗,至今仍然普遍用在世界的许多角落;他被人用铁链捆锁起来,试图用外在的束缚来限制他里面的烦乱,却是徒劳无功。这种方法已经证实是非常不足取的( 4 节),这也不足为奇。将他从人群聚居之处赶出去,可能也是“治疗”他的部分方法,要他在杳无人烟的山上墓园中寻找他的“隔离区”。但与世隔绝,无论是自己选择的或被别人强迫的(就如长大麻疯之人的情形一样),都只代表着邪恶的摧毁力量,非但不能将里面的暴虐之气发泄出来,反倒是将它施加在病人身上,使他作出伤害自己的举动而不自觉,就如此处所说明的( 5 节)。
6 ~ 8. 邪灵对于耶稣之本性的认识竟然是如此清楚而迅速,而一般人却是如此缓慢才认识祂的神性,这是相当奇怪的 54 。但这乃是事实,正如雅各告诉我们的:“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二 19 ),因为对它们来说,这些真理不单是抽象的原则,更是必须与之周旋的力量。鬼魔立刻认出耶稣来,因为惧怕就像爱一样可以叫眼睛明亮。它们完全不是出于自愿地承认耶稣的地位,立刻承认在祂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显示出良善使邪恶凋蔽的果效。法利赛人指控说:降在耶稣身上的圣灵与邪灵基本上乃是同一个灵(三 22 ;这是一些东方宗教常见的情形);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答辩了:邪灵在这里亲自否认耶稣与它有任何一丁点的关联。极为有趣的是:在福音书中,鬼魔自己经常对于耶稣的临在采取主动而强烈的反应,甚至是在祂还没有说出一句话来责备或驱赶之前。
9 ~ 10. 在这一次事件中,耶稣显然已经说过一句带有权柄的话( 8 节),或许就是因此而引起这个被鬼附之人的发作( 7 节) 55 。接着,耶稣问这个人叫什么 名 字( 9 节),要将他的需要显明在周围的所有人面前,也或许是要使这人有如乌云笼罩的心思能以醒悟过来,明白自己正置身在何等可怕的境地。在圣经中,名字就代表“本质”,所以耶稣其实是要求这个人承认他所受到奴役之邪灵的本质。他的回答同时承认了人的软弱,也生动地表达出辖制他的鬼魔权势具有多么大而毁灭性的力量。辖制他的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邪恶“军团” 56 ,难怪“没有人能捆住他”( 4 节)。
11 ~ 13. 这里有几个令人困惑的地方:耶稣这一次为什么容许鬼魔将它们毁灭性的力量发泄在那一大群猪身上呢?在福音书中,被赶逐的鬼有时会倾尽全力,对病人作最后一击(如:九 26 ,患癫痫病的孩子),有时候则没有记载鬼离开人身时有任何特殊的现象。我们对于这个领域所知如此少,所以最好是采取谦卑谨慎的态度。这一次之所以需要这种外在的记号,可能是要使旁观之人确信鬼真的被赶了出去。这一大群猪的数目使所有人明白,此人曾经遭受无数邪灵的冲激与折磨,他甚至还没有在他的恶上“被整合”呢!在我们无法明白的某种方式上,这很可能是某种属灵的“安全活门”,转移出自病者的恶力。也有人半带幽默口吻提议说:如果这群猪的主人是犹太人,大概是将他们在礼仪上认为不洁净的猪肉卖给该地区的外邦人,那么这就是在惩罚猪的主人。但耶稣似乎不大可能会如此费心去惩罚一个破坏礼仪律法的人,因为祂自己也都一直在面对着违背律法的指控(七 5 )。即使是在今天的以色列,“基布兹”( Kibbutz ;译注:以色列之集体农场)养猪也不是一件新鲜事,虽然正统人士一直在大声疾呼;不过,为了尊重良心的指责,它们不称为 hazirim (猪),而是称为 h]ab[erim (同志)。
注意圣经清楚区分不同程度之被鬼附的情形。经文中经常只提有“一个鬼”,较糟的程度是“七个鬼”,见于抹大拉之马利亚的经历中(十六 9 )。但相较之下,这个人却是名副其实地充满了一大军团的好战鬼。熟悉圣经上的象征的人,没有一个会按字面来强调这个数目。在圣经中,“七”一向是完整和总数的一个隐喻和象征(如:创四十一 2 ),而不是像一些人常说之“神圣的完全” 57 。然而,结论十分明显:人类被撒但辖制是有不同程度的,就像他们被圣灵管治也有不同程度一样。这个格拉森人是完全被撒但捆绑的,虽然人所加诸在他身上的铁链与脚镣从来都绑不住他。所以,当他得着医治时,神的大能也同样激烈地彰显出来,这是无需讶异的。值得一提的是:圣经从未用被鬼“占有”( possession )这个字,人有可能会被鬼“缠磨”( troubled ),或“在鬼魔的权势中”( in the power of a demon ),或“被鬼附”( demonized ;温约翰的佳译)。既然这里用的是分词,就应该像 RSV 一样意译作 那被鬼附着的人 ( the
demoniac ),但这在现代英文中已经失去它的语力了。也要注意的是:马可非常仔细地将病人与被鬼附的人区分开来(如:三 10 ~ 11 ),这两种情形是不一样的。
14 ~ 17. 放猪的人 对于这种超然能力之明显彰显的直接反应是害怕(参四 41 ,门徒们对于耶稣平静暴风也有类似的反应)。他们似乎一哄而散,逃之夭夭;邻近的城巿与乡下的人都听见了这个消息,亲自来看看所发生的事。当地的人一旦确信那被鬼附之人已经真的得了医治,他们也都同样害怕。当他们从亲眼目睹之人( 16 节)听见 鬼附之人所遇见的,和那群猪的事 (福音书的作者,只有马可附加了这生动的细节),就央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境界。他们除了害怕之外,如今脑海里更想到经济上的损失,可能也混杂着不安的良知,如果这些养猪之人真的是犹太人的话。在整个故事中最可悲的是:耶稣照着他们所求的离开他们了。有的时候最糟之事可能莫过于主答应了我们的祷告(诗一○六 15 ,“祂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格拉森人只希望这个惊人而超然的耶稣离他们远远的。耶稣的确离开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因为至少在马可福音中,没有耶稣后来在这个地区服事的任何证据),这就是他们的审判。
18 ~ 19. 格拉森居民的态度,与从前被鬼附、而今得医治之人的态度之间,有个刻意凸显的对比。格拉森人请求耶稣离开,而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得医治之人请求与耶稣同在,却被耶稣拒绝。还有另一个吊诡:耶稣曾经严严嘱咐那得医治之大麻疯病人,不可将他得医治的事告诉任何人(一 44 ),却吩咐这个鬼附得医治的人回家去,见证神为他做的事( 19 节)。这一点乍看之下似乎是率性而为,前后不一致,但却是有很好的理由。因为耶稣自己现在已经明显不可能继续在格拉森地区传道;所以,祂拒绝那人与祂同行的要求,乃是要确保在有需要的地区仍有人继续作见证 58 。当一 44 那个长大麻疯之人得着医治的时候,已经有无可遏抑之无数群众拥挤着耶稣,想要得着医治,根本不需要再散布任何消息,尤其是因为耶稣的主要工作不是医病,而是传讲神的国(一 38 )。
20. 这个得着医治的人,蒙召去承担一个特别孤单而艰钜的任务,他却忠心地完成了,而且极为成功,我们从这里的简述就可见其梗概。我们可能会认为:他对福音一无所知,不足以担负此项工作;但他已经知道耶稣是谁(即使最初是透过鬼魔的告白而得知的),而且已经经历了祂拯救与洁净的工作;他已经知道神(“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 19 节)即是耶稣,( 耶稣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 , 20 节)二者同等,而且亲身领受了神拯救的慈怜( 19 节)。除非透过圣灵的启示(林前十二 3 ),没有人可以视耶稣等同于神,所以,即使他没有真正地追随耶稣,他的确也是个门徒。
54 鬼魔经常认出耶稣乃是“神的儿子”(三 11 )。这里所用的名称──“神的至高者”──乃是外邦人所用的名称,适用于外邦地区( Anderson )。
55 施维策解释说:在对付鬼魔时,耶稣没有呼求神作工,像祂有时候在医病神迹中所做的一样;祂乃是直接用祂自己的权柄来作工。
56 当日在外邦与犹太人中之驱魔祛鬼者,普遍存着一个观念:就是必须知道鬼的名字,以便能得到胜过它的力量,因而将它赶出去;这里当然不是暗示这种观念。这样的观念对于圣经而言是极其陌生的(在圣经中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应该归于魔术与咒语的领域。耶稣直接向那个人提出祂的问题来,而不是对任何鬼魔;不然的话,第 9 节经文就应该是“它”,而不是“他”,因为 pneuma (鬼、灵)在希腊文中是中性字。所以我们在此所讨论的可能只是那个人的一个别名。在徒十六 16 ,有些译本作“巨蟒灵”( Pytho ), RSV 正确地译作“占卜的灵”,并没有暗示特殊鬼魔的名字,纯粹是邪灵工作的性质。
57 有一个理论认为我们应该计算在特殊情形下“住”在一个人里面的鬼的数目,在赶逐它们的时候则是一次赶一个。但根据注释所说的,并不支持这种论调。圣经只有提到单数的“污鬼”,或是“七个污鬼”,或这里的“群”;在其他地方从未提及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如果我们认为要仔细计算数目的话,后者的情形一定会出现。如果我们只是刻意用“鬼”来指一个隐喻,描写某一种弱点或试探,我们当然可以计算其数目,但那却不是圣经上的用法。
58 柯兰斐进一步指出:低加波利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外邦人,在这地区比较不需要隐瞒神迹的消息,因为他们比较不会以希伯来人民族主义的角度误解弥赛亚的危险。
iii. 另外两个医病的神迹(五 21 ~ 43 )
下两个神迹仍然接续这个主题:人的绝望和无助与神在耶稣里面的大能相遇。
22. 名叫睚鲁 :我们看不出这个名字为什么会出现在马可福音,除非是因为它已经在叙述的传统中根深蒂固了。所以,它显示出马可用来处理他的资料之保守的作风。“睚鲁”当然是旧约圣经中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民三十二 41 ,中译“睚珥”),意思是“祂(即神)赐亮光”。我们可能乐于见到它用在此处之属灵适切性,但没有证据可以显示马可是有此意,更遑论他的外邦读者事实上是对希伯来文一无所知的。
25 ~ 29. 患血漏病的妇人,是一个较小之神迹的中心,被“括在”睚鲁的女儿得医治的上下文中,这是马可的笔法。马可以最露骨的语句(在路加医生的叙述中稍微缓和了一些,参:路八 43 ),清楚说明地上的医生与治疗根本就无力帮助她 59 。就像渔夫一样,医生也必须学习知道:离了耶稣,他就不能做什么。在我们的“弱点”上,在我们没有别的盼望时,还容易信靠神;我们必须知道:在我们自认为的“长处”上,我们同样需要倚靠神。
这妇人听见耶稣的事( 27 节),就照着她所听见的采取行动,来到祂这里。她表现出极大的信心,不仅是在于相信耶稣能医治她,也在于她所要求的只是那么微微的接触:只要摸着祂的衣裳就够了。这妇人的这种信心立时就得着赏赐,立刻察觉自己已经得医治了( 29 节)。但耶稣在答覆中清楚说明:使她得着痊愈的乃是她的信心,不只是摸祂的衣裳。不然的话,那必定是迷信或魔术(施维策即如此主张)。类似的例子见使徒行传十九 12 (保罗的手帕)与使徒行传五 15 (彼得的影子),毫无疑问地也有类似的解释:病人是因着他们对基督的信心而得着医治的,无论这个信心是用什么方式显明出来。后来流行一种说法,说那妇人是以得撒( Edessa ;译注:米所波大米西北古城)的公主白尼斯( Bernice ),我们可以不理会它,虽然非常早期在以得撒王室中就有基督徒(与犹太人)。
30. 这一节经文极为有趣,显示出耶稣至少会在一些时候感觉到有医治的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流到病人身上。这样的医治很可能耗费祂许多的属灵能力,因为我们看见祂有时会避开众人,以便得着恢复并祷告(六 32 等)。马可与马太(太八 17 )或路加(路四 18 )不同的是:他对于耶稣医病的神迹未作神学上的解释,只说它们是权柄的记号(一 27 ),以及耶稣动了慈心(一 41 )。对于务实的马可而言,那已经够了;对向外邦人宣教,只需要讲这么多。
31 ~ 33. 这里又是门徒为着他们认为耶稣是不可理喻而告诫祂的另一个例子,比较六 37 愤慨的口吻:“我们可以去买……给他们吃么?”但耶稣在这两个地方都无视于他们的告诫,因为祂的问题的意义至少立刻向一个听的人──那女人本身( 33 节)──显明出来了。她光是在心里相信是不够的,她也必须用口承认(罗十 9 )。在众目睽睽之下,她首先必须承认她多么需要得医治,接着承认她得着拯救的大喜信息 60 。那是必须付上代价的宣认,我们从 恐惧战兢 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来( 33 节)。对于一个亚洲女人而言,要当着众人面前说话,尤其所说的又是如此个人性的事,是非常有失身分的;但是在神的国里,谦卑乃是必要的。
34. 她已经因着她的信心得医治了,但公开承认却使她得着耶稣证实的话语,所以也更完全地认识她自己方才的经历。这又使她体认到她是凭着什么( 你的信…… )得到这经历、神所应许的平安,以及对将来的安然无虞。所以,承认带给她的不只是医治,更是确据。这个女人身体的痊愈,是她的心灵得着医治的一幅极佳的写照 61 。对于犹太人而言,她受的病会使她成为不洁净的人(就像大麻疯一样),也像大麻疯一样妨碍她来到神的殿亲近神,与神的会众一起在敬拜中交通。她察觉了自己的需要,就付上极大的代价去补救,她寻求人的帮助,而且人也都诚挚地帮助她,却全都枉然──事实上,只有使她的病情更加恶化。她的需要感、连同耶稣的好消息(这两个因素一定都得存在),带领她前来,虽然最初只是群众中默默无名的一员。她立刻运用她的信心,表现在接触耶稣上。这种接触的真正性质似乎是无关紧要,使她采取这种表现方式的,乃是信心的大小。小信的人(如王下五 11 的乃缦,或约二十 25 的多马)一定坚持要有密切的亲自接触,但这妇人的信心之大见于她所要求的是如此微小的接触。她原先一定是打算在她身体的需要得着满足之后,立刻混在群众中溜走,但耶稣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她,是只有透过公开承认才能得到的。
35. 这节经文又把我们带回到睚鲁,他的故事从第 22 节就开始了。他也是一个有需要的人,不以公开陈明他的需要为耻(俯伏在祂脚前, 22 节)。他的信心可能不像患血漏的妇人那么大,但仍然是能够拯救人的信心。睚鲁相信:只要耶稣来按手在女孩子身上,一切就都好了,虽然她可能已经濒临死亡。众人拥挤耶稣,使得行动迟缓、耽延,必定使睚鲁非常苦恼,但却是有其目的的;耶稣回过头去医治群众中的一个妇人,必然更进一步试炼睚鲁的耐心,但仍是有其深意的。第 35 节似乎显示出这种急不容缓的态度是合理的;经过这么一阵折腾,痊愈的机会似乎已经消失了,他们说:女孩子死了,所以就不需要再劳动拉比了。但人的尽头正是神的机会。耶稣曾经显明为大自然的主,祂在此还必须显明是生命与死亡的主。这是神性的一个重要证明;因为甚至在罪与死还没有进入世界以前,祂就创造了生命,所以祂显明自己是死亡和坟墓的主宰,乃是极为恰当的。而且,这也是祂自己的复活一个重要的初步证据:祂这位曾经为别人征服死亡的主,有一天要亲自冲破死亡的锁炼。所以,圣经的核心神迹乃是耶稣的复活,因为它乃是当时与后来所有基督徒经历的中心事实。这正是复活在福音书中从来都不是无关宏旨的原因,而且,也可以说明马可福音为什么甚至在“较短的”形式中都以复活的宣告结束(十六 6 ),虽然没有描写复活后的显现。
36. 所以耶稣命令睚鲁(就像命令门徒们一样)不要害怕, 只要信 。神作工的一个条件是我们要信靠祂,这不是专横的要求,而是从神与人之关系的性质必然产生出来的要求。我们受召来信靠(这信靠是附属于爱和顺服的),因为这正是信心在圣经上的意义,不只是理性上的赞同而已。只有这样的信心才适合用来表明我们无助的光景;也只有这样的信心才适合用来认识神的大能。所以,它乃是得救所不可或缺的,但只是神作工的凭藉,而不是来源。这一点使耶稣的神迹有别于单单使用机械化的心理学方法导致的“信心治疗”,也有别于那些没有道德或宗教内涵的法术。
37. 彼得、雅各和约翰(偶尔也加上安得烈,见十三 3 的例外)被挑选出来,在这一次与其他场合中承受更进一步的启示,就像在耶稣改变形像时一样(九 2 )。他们之所以能够得着更多的托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已经领受的信息有积极的回应。这当然是神的一个属灵法则,并且在四 25 已经确立了。所以,马可记载了雅各和约翰自私的请求(十 31 ),连同约翰狭窄的心胸(九 38 ),以及彼得的否认主(十四 72 ),就更值得注意了。然而,尽管有软弱,这三个人在使徒行传中全都以教会领袖的身分出现(如:三 1 )。在后来,我们最少听见的乃是雅各,或许是因为他很早就死于希律手下(徒十二 2 ),意即他的地位显然是由主的弟兄雅各所取代了(加一 19 ,二 9 )。
38 ~ 40. 哭泣哀号 ( 38 节)的,未必全都是所雇来之职业哭丧者,虽然也一定包括他们在内。这么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一定有许多朋友会来与他一同哀恸 62 。但是他们听见耶稣的话时用嘲讽的笑声回应之( 40 节),显示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哀伤,所有的就只是哄嚷之声而已。这是不信,而这种不信就使他们无法像孩子的父母获允得见神迹。可悲的是:他们优越的“知识”将他们排除在外(参:路八 53 ,加上“他们晓得女儿已经死了”)。事实上,从我们人间的标准看来,那女孩子的确已经死了;但耶稣知道自己要使她从死里复活,正确地描述她的光景为“睡着了”,因为她将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63 。所以,早期教会往往也将死者形容为“那已经睡了的人”(帖前四 14 ),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马可在这里并没有用动词 Koimao{ 来指“睡着了”〔现代英文的 cemeterg (墓园)就由此字而来〕,而是用动词 katheudei ;然而,意思却是相同的。
41. 拉着孩子的手 :耶稣对于触摸长大麻疯的人,或血,或死者而沾染礼仪上的不洁,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主要是因为祂的触摸正可以带来洁净与复活,所以就如一个犹太人会说的:把“污秽之母”除掉(这是他们用来称呼污染起源的术语)。在旧约圣经中,礼仪上的“圣洁”与礼仪上的“污秽”是会传染的,就像传染病一样;同样的,其他人也从耶稣这里“感染”生命与洁净,祂却不会从他们感染不洁。祂随时愿意与“税吏和罪人”(即那些在道德上是污秽的人)一同吃喝,原因也是在此(二 15 )。
祂对那女孩子所说的话 大利大古米 是用她的母语亚兰文说的〔有些古抄本将古米( cumi )作古( cum ),这大概是比较可能的发音〕,只保存在马可福音。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而且又至少有部分内证支持的,彼得是提供资料给马可的人,那么这幅景象必然留给这三个使徒相当深刻的印象,以致在很久以后,仍然可以记起耶稣当时所说的话。马可也照例为他的外邦读者将这个亚兰文片语译成希腊文。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在此充分讨论当时在巴勒斯坦使用语言的概况。不过每个地方似乎都懂希腊文;但亚兰文才是犹太人的家常语言,特别是在加利利地区。希腊文乃是文学与文化的语言,而希伯来文是所有犹太人的宗教语言。口语希伯来文很可能在耶路撒冷四围地区历久不衰,可说是近乎矫揉造作之宗教的或民族的遗风;在后来的岁月中,它当然也是以一种残缺不全的形式为奋锐党人所采用。种种迹象都显示出耶稣与祂的门徒都是使用两种语言,虽然他们是来自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加利利地区,环绕在四围的乃是低加波利与叙利亚腓尼基的外邦人,他们的母语可能是加利利的亚兰文。从“矶法”与“半尼其”这些别名就可见一斑,尤其马可还特别说明这两个名字是耶稣所取的,两个名字也都是亚兰文 64 。这卷福音书中所保存其他的古老亚兰文有给那聋哑之人的命令“ 以法大 ”(七 34 ),以及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呼喊“ 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 ”(十五 34 )。称呼父神时所用的“ 阿爸 ”则同见于福音书与书信(十四 36 与罗八 15 )。耶稣在教训人时是否用希腊文仍有疑问,虽然这是早期学者所持的观点,近来又有复苏的迹象。即使祂有时真的是这么做,在对这女孩子说话时使用她的母语也是格外恰当的,就像复活主对马利亚说话时显然也是用她的母语一样(约二十 16 ),因为她肯定是用母语回答的。这几个特殊场合中使用亚兰文,提及这一点或许暗示着:亚兰文并不常用。那些在说两种语言之地区长大的人,必然知道这样用听众的母语说话具有充分的情感价值,虽然用另一种语言也是一样可以理解的。
42 ~ 43. 耶稣立刻证明祂自己比死亡更强。其他类似的神迹包括拿因寡妇的儿子(路七 15 ),与伯大尼的拉撒路(约十一 44 ),虽然这两个神迹都没有记载在马可福音中。耶稣爱心的眷顾显在祂吩咐人给那女孩东西吃上。祂一如往常般小心谨慎,免得那些游手好闲凑热闹的人把祂当作是个行神迹的人而一窝蜂地拥到祂这里来,所以祂又切切嘱咐孩子的父母不要把这个神迹告诉任何人:比较祂在一 44 对那得医治之长大麻疯的人所说之类似的话语,当时的情形也颇为相似,群众也是像现在一样拥挤在祂四周( 31 节)。
59 他勒目说:“最好的医生都该下地狱”( Anderson ),无疑反映出早年医术不足,导致大众信不过医生。见《便西拉智训》( Ecclesiasticus ;译注:又名《传道经》或《耶数智慧书》,次经中的一卷)三十八 15 ,语意多少有点模棱两可。然而,在使徒圈子中,似乎没有一个人对路加有恶感(西四 14 )。
60 因为“得救”与“痊愈”在希腊文是同一个字;正如安德生所说的:她已经被带入与耶稣有个人而密切的关系,从使用 女儿 这个字就可看得出来。所以,对她而言,身体的医治已经进深到灵里的得救了。
61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耶稣的一切神迹:正是因为这样,约翰才会从中挑出七个神迹来,称之为“兆头”( Signs ;中文圣经仍是译作“神迹”)。但贝罗相当正确地指出:教会这么做的时候,经常都忘记:神迹原初都是因着怜悯病人和穷人而施行的身体行动;事实上(虽然他没有明说),这正是它们之所以成其为“兆头”的理由。然而,在马可福音中,这种神迹除了显明基督的爱之外,一个基本功用就在于确立祂传扬神信息的身分与权柄。所以,它们乃是祂传讲福音的一个附属品,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62 然而安德生却引用他勒目指出:“在以色列,即使是最贫穷的人,都应该雇来至少两个笛手与一个哭丧的妇女”,藉此说明巴勒斯坦的一个习俗,约瑟夫对此也有提及。
63 施维策说:马可那个时代的人要比我们更容易相信这个神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死里复活(就像洁净大麻疯一样)是被拉比视为不可能的事。但他正确地说尸首复苏与复活得着新生命是不同的。
64 我们不清楚闪语别名“多马”(希腊文 didymos ,“双生子”)究竟是耶稣所取的,还是这位使徒与生俱来的,我们也无法确定这是哪个地方的人名;从叙利亚文来判断,它可能是犹大地区的人名。但无论如何,这个别名或绰号乃是亚兰文,再次说明了这群使徒所用的母语。有人曾试图将“双生子”这个绰号与耶稣打发使徒两个两个出去这件事连在一起(六 7 ),但这未免想像太过了。另一种可能的提议是:古时候若有人生下双胞胎,头一个生出的就取个名字,第二个就只叫“双生子”。然而,在旧约圣经时代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如:创二十五 25 、 26 。 ──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
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第五章
5:1 格拉森离加利利海不远,有外邦人居住。参《马太》8:30注。
5:9
“群”在亚兰文有成队士兵之意。污鬼不肯说名字,只说是鬼群。“群”字希腊文为legion,指罗马军团,一军团有士兵六千。可见此人身上污鬼的数目颇多。对抗耶稣的力量虽大,但祂能从那人身上把群鬼赶出,说明祂所握的乃神的全能。
5:17
众人不能从耶稣的大能中认识祂是神,反央求祂离开。他们所关心的是物质,怕再有家畜财物的损失;是自己的安全,害怕现状的改变;因此失去了灵性得救的机会。
5:20 这个人亲身体验到了耶稣的拯救,不顾只许告诉亲属的禁戒,成了福音使者,在低加波利外邦人集居的地方,到处传扬。
5:25 血漏是犹太人视为不洁净的一种妇科病(利15章)。参《马太》9:20注。
5:34 “平平安安地回去”是犹太人的普通话别用语。此处指没有内心的忧虑,而且因为与神的关系恢复,整个生命完美健全。
5:35-38
参《马太》9:24注。5:38的哭泣哀号,是犹太人的职业哭手受雇来为死人举哀的哭声。人因为死亡的痛苦所形成的混乱和生命的主耶稣所带来的安静,适成对比(太11:29;约16:33)。
5:39
耶稣说那女孩只是睡着,指她很快就会复生。事实上,女孩确已死了(路8:42,49,53)。福音书记载耶稣三次叫人复活:拿因城寡妇之子(路7:15)、拉撒路(约11:44),和此处的睚鲁的女儿。
5:41 “大利大古米”是亚兰话“起来”。耶稣说的是亚兰话,马可把它翻译成希腊文。
5:43
叫女孩从死里复活的大神迹,不可用来宣扬,免得为人误会耶稣只是个行神迹的人。这个神迹是要见证神的大能可以拯救一切相信祂的人。“给女孩东西吃”要证明她的身体已恢复正常机能。